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二月初二,长安,太极殿。

李二正在主持今日的朝会。

朝会之后,将是一年一度的农耕大典。

李二会带着长孙皇后以及三公九卿,至社稷坛举行亲耕礼。

此时的朝会已接近尾声,群臣所议之事,长孙无忌,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皆可应付,李二有点心不在焉。

他的心思已经全铺在了亲耕礼之上。

眼看已经没什么重要的事,李二正要宣布散朝,御史大夫杜淹站了出来。

“圣上,今有慈州、泽州刺史,襄陵、沁水县令上书,参太平县令李陌,痛斥其肆意征集民夫数万人之多,毁坏良田,置春耕于不顾,大兴土木,太平周边已民不聊生。”

“另有蒲州刺史上书,参太平县李陌,斥责其大兴商贾之事,哄抬物价,扰乱秩序,致使蒲州流失乡民、工匠万余人,银钱数万贯之巨。”

“……”

杜淹一一列举了李陌十几项罪名。

随后又有两名官员站了出来,表示也收到了绛州周边州县类似的奏折。

李二听了杜淹的上奏,先是有几分惊讶,接着又生出几分怒火。

这个李陌他是知道的。

前些时日为了救灾,先有其父李道同病死在任上,后有李陌带领全县乡民乞讨为生。

为了表其功绩,自己还亲开金口免去了太平县三年的赋税。

这还没过去一个月,怎么竟惹出这么多事端。

他正要开口责成吏部、大理寺严查此事,吏部侍郎温彦博站了出来。

“启禀圣上,臣近日也收到绛州刺史上书,表太平县令李陌。”

“绛州刺史薛世良赞李陌乃大唐之栋梁,为缓解灾情,先是组织乡民造田,后又筹得粟米数万石,银钱数万贯,李陌采取以工代赈之良策,既解了太平之灾情,还得到良田万亩,实为明智之举。”

温彦博的话刚说完,工部尚书段纶也站了出来。

“圣上,近日臣治下水部司执事上书于臣,表太平县令李陌技艺精湛,发明可自动汲水之水车以及新式耕犁。水车可灌溉农田万亩,耕犁可日耕农田五亩,且只需一头畜力。”

听罢众人一番言论,李二并没有当场表态,而是冷眼观瞧了一番。

此刻他心里也是难以定夺。

两组人,说的却是同一个人,一组人把李陌说的十恶不赦,而另外两人却将李陌说成了国之栋梁。

这在朝堂之上是极少出现的。

关键还是这个李陌,他只是个小小的县令。

如何能博得朝堂之上这么多重臣的关注,竟为他起了争执。

“今日春耕大典,不可耽搁。”

“此事朕稍后自会安排得力之臣,亲赴太平彻查一番。”

“众卿不必再议。”

“散朝吧。”

李二说罢,便从龙椅上起身,自顾离去。

杜淹与温彦博、段纶两人则是互相怒视,一副谁也不服谁的样子。

社稷坛位于皇城内含光门西。

这里有两座宏伟的建筑,分别叫做大社和大稷。

社就是土地,稷则是粮食。

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礼仪机构,也是举办此次农耕大典之地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kangfu1998.com/read_0_pieid/dydyipcd.html

读零零小说网 123读书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炫书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